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魔芋体系

单位介绍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现在职人员60人,其中研究员2人,高级农艺师12人,农艺师14人,硕士研究生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市突贡专家等4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陕西省现代魔芋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名,魔芋、马铃薯、茶叶、食用菌、杂粮、玉米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6人,科研能力较强。单位下设薯类作物、粮油作物、茶叶、食用菌、果蔬、农产品加工等6个研究所,极具... 更多>>

联系我们
    •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恒口大道1号
    • 电话:0915-8170000
    • 传真:0915-8170000
    • 邮编:725021
魔芋体系
陕西省魔芋产业发展报告
作者: [AknKsadmin]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2774]  更新时间:[2019-07-31]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陕南循环发展的战略,有效探索我省魔芋产业的发展途径,实现陕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率先突破。按照省农业厅的工作安排,陕西省现代魔芋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体系专家、相关企业、高校以及技术推广单位等,在2015年调研的基础上,从 2016年起,对全省魔芋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二次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一、我省魔芋产业发展现状

魔芋适生于我国西南部中高山区,与其它作物的兼容性好,间作套种效率高,投入产出比大,市场需求旺盛,是产业脱贫的好项目。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依托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产业,实现特色产业突破”的总体部署,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和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陕南魔芋适生县区均把发展魔芋产业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选择,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大力培植魔芋产业基地、加工企业及市场,带动十余万农户依靠发展魔芋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我省魔芋出口额年达2000万美元以上,出口额仅次于苹果,名列农产品出口第二位,是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产业规模、加工能力、市场影响等居国内同行业之首,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1、区域布局更加科学,种植面积快速扩大

陕南秦巴山区是全国魔芋四大产区之一,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和企业的强力带动下,魔芋面积快速增大,产量大幅增加。全省2017年魔芋播种面积68万亩,其中安康35万亩,汉中23万亩,商洛9万亩,宝鸡等其他地区1万亩。安康市把魔芋产业确定为五大主导产业,从政策、财力、科技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设种源基地8.1万亩,建设魔芋产业园区85个,面积4.1万亩。汉中市将魔芋产业确定为重点产业,在政府和企业的双轮驱动下,魔芋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达23万亩,加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商洛市魔芋产业稳步发展,企业带动效果十分显著,产业后劲十足,镇安、山阳、丹凤等县蓬勃发展,成为新的特色产业。宝鸡市紧抓农业供给侧改革机遇,示范推广魔芋果树套种模式,岐山、眉县、凤翔等县区魔芋种植不断增加。

2、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加工能力引领全国

2017年,全省有魔芋干片、魔芋精粉、魔芋食品等加工企业加工150余户,其中魔芋食品加工企业50户,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是魔芋加工业最为密集和发达的省份。开发魔芋食品种类20余种,其中魔芋休闲食品产量近10万吨,占全国60%左右,加工业产值为34亿元。魔芋加工业继续发展,当前在建企业4户,扩改提升企业6户。我省魔芋加工业引领着全国。

3、市场发育日趋成熟,带动三产融合发展。

魔芋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保健食品之一,随着健康产业的不断兴起,魔芋的排毒、减肥、通便、降三高的保健价值逐步显现,推动着基地、加工、服务业的全面发展。我省通过健康农产品的不断推介,魔芋消费热度一路高涨,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据2016年统计,我省魔芋是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出口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魔芋在餐饮业、零售业的营业销售额快速增加。

4、覆盖范围不断拓宽,扶贫成效日益凸显。

魔芋是秦巴山区主要的扶贫产业之一。魔芋种植基地处在中高山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魔芋在陕南山区种植极为普遍,覆盖了大多数的贫困村、贫困户,是中高山区最适宜的脱贫产业。魔芋种植环节较少,对技术要求不高,是贫困户最适宜发展的产业之一。魔芋市场需求量大,不存在销售困难,特别适合贫困户发展。魔芋产业链长,增值环节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发展社区工厂,解决贫困户就地就业作用明显。2017年贫困户魔芋亩收入6000元左右,带动9万余户贫困户约30万人,脱贫成效十分显著。

5、技术体系逐步健全,科技引领作用明显。

魔芋属于新兴产业,科技发展薄弱。省农业厅以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依托,组建了省魔芋产业技术体系,聚合全省魔芋科技资源,开展全产业链重大技术的创新和技术服务工作,在主产区依托农技部门建立了专家大院,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全省魔芋科技人员已达200多名,先后引进、育成魔芋品种6个,取得各类成果20余项,各类魔芋专利50余项,发布了魔芋种植、魔芋食品等标准15余项,获批了一批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建立了魔芋标准化示范区和一批科技试验站、实验基地。我省魔芋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破解了产业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支撑着产业不断创新发展。

二、       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魔芋产业发展三十余年来,虽然规模、效益、水平在不断进步,但存在着速度缓慢,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等问题,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及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为魔芋产业大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1.产业地位有待提升。我国是世界魔芋第一生产、消费大国。我省魔芋种植基地、产品加工、市场开拓、科技支撑等已自成体系,形成了较大规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具备了较强的发展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我省魔芋产业的聚集度较高,规模优势明显,科技发展较好,市场发育快速,是最有希望做成世界第一的产业。但与大产业和发展的态势比较,缺乏省级层面的统筹规划和政策、项目、资金、科技、市场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各地各自为阵、分散发展,缺乏合力。

2.技术瓶颈亟待攻克。魔芋适宜于年平均气温13-15,生长期气温20-35,年降雨在700-2000㎜的区域种植。全国适宜魔芋生长的地区十分有限,我省秦巴山区700-1500海拔区域和关中渭河以南光热水资源配备合理,土地肥沃,环境洁净,土壤富含硒、锌元素,是魔芋适生地区。林、果园间套为魔芋基地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科技落后是魔芋产业发展的世界性瓶颈。软腐病等为害损失率在30%以上,尚无有效解决办法;种源培育和优良品种选育落后,缺乏适宜的优良品种和足够的种源基地,所需种子大量依靠外调。种子与病害是困扰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急需攻克。全省魔芋专业技术力量十分匮乏,科技研发机构少,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3.产品开发急待升级。从目前情况看,魔芋产品研发深度不够,同质化严重,种类单一,创新产品、高端产品稀缺,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对魔芋保健功能认识不够,企业开发市场的能力低,影响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不利于魔芋产业效益的提高。

三、魔芋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           (一)魔芋市场潜力巨大。

魔芋是目前自然界唯一能够大量提供优质膳食纤维——葡甘聚糖的植物,葡甘聚糖的含量高达50%以上。

魔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十大保健食品,全球消费量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我国魔芋产量占世界60%以上,而日、韩等国消费量占世界50%左右,欧美魔芋的消费量也在高速增长。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魔芋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需求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按人均0.5千克/年魔芋精粉消费量计算,仅国内年需70万吨。据魔芋协会统计,2017年全国精粉生产量约4万吨,10年后国内外市场对魔芋粉的需求量将达到50万吨。

(二)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

魔芋适宜于年平均气温13-15、生长期气温20-35、年降雨在700-2000㎜的区域种植。全国适宜魔芋生长的地区十分有限,主要分布在云、贵、川、渝、鄂西、陕南一带。我省的秦巴山区700-1500海拔区域和关中渭河以南是魔芋种植的适宜地区。魔芋适宜在阴凉潮湿的环境生长,为林、果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土地保障,芋果、芋林、芋粮间套的潜力巨大。国内有限的生产区域与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为我省魔芋大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魔芋产业基础较好

我省魔芋基地面积、加工企业、市场培育、科技创新等居国内前列。尤其是制约产业的病害问题,在各科研单位和高效的努力下,得到了有效控制。安康市农科所选育的魔芋杂交新品种,经过两年的生产示范,以其抗病、高产、易殖、质优、抗逆等优良性能,将对解决魔芋病害高发、种芋缺乏等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康学院、陕西微生物研究所及汉中、商洛、宝鸡等市的农业科研机构从不同方面开展魔芋研究,为魔芋产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四、产业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把魔芋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精准脱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省上建立魔芋产业纳入特色主导产业,研究制定魔芋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重点市要把魔芋产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安排部署产业发展。强化组织领导,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发展中的困难问题,推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大政府搭建产品销售推介平台的力度,组织企业参加展销会、推介会、品牌宣传会和产销对接活动。

(二)加大政策扶持。各级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产业的支持力度。要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对魔芋产业的投入,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与农户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省政府设立魔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科技研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收烘网点建设、加工污染处理,技术培训、品牌宣传、产品展会等。各地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魔芋产业规模化、高效化、产业化发展。

(三)强化科技支撑。依靠省魔芋产业技术体系和相关科研院所及具有研究基础的龙头企业,加大魔芋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力度,破解魔芋软腐病的严重危害和种芋繁育的两大瓶颈技术,建立抗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拓宽魔芋产品开发的渠道和范围,培育更多的科技成果,支撑魔芋产业领先发展、高效发展。依靠农业技术部门,加大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的力度,重点研究解决魔芋亩产效益不高、农机及设施使用率低的问题。开展多样化的技术服务,加大技术培训和指导的力度,推行农技人员包抓制度,提高魔芋生产效益。

(四)注重产品推介。充分挖掘魔芋的保健功能和魔芋文化,利用展会推介、媒体传播、专家解读等各种有效手段,提高国民对魔芋的认知;加大魔芋健康价值宣传,从高校学生、中老年和肥胖人群入手,将魔芋健康知识普及到高等学校、社区、医院,引导人们食用魔芋健康食品;利用电视媒体开展公益广告宣传。与大型食品零售企业联合,发挥企业的营销优势,开拓魔芋产品的消费市场。建设一批魔芋博物馆、魔芋科普馆等文化平台,通过旅游拓展市场。着力打造3-5个优良品牌,淘汰一批无名杂牌,做亮陕西魔芋品牌;积极培育专业营销队伍,探索现代营销方式,策划一批营销推介活动,构建起多元化的营销体系。



                                                                2018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