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新闻中心 > 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新闻中心 > 本院新闻
盛夏时节,秦巴腹地安康,2.35万平方公里土地披绿叠翠,生机盎然。稻浪滚滚,茶芽吐翠,猕猴桃挂满枝头,魔芋叶片如伞摇曳生姿。俯瞰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一幅科技赋能、产业兴旺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一幕生动画卷,得益于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农科院)推行党建“五带”工作法绘就的科技兴农新图景。近年来,市农科院党委以“党员带干部、师傅带徒弟、试验带示范、成果带产业、科技带农户”的“五带”工作法为抓手,倾力打造“支部建在试验田、党旗飘在产业链”党建品牌,走出一条党建与科研、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特色之路,为秦巴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党员带干部:科技攻关“先锋队”
安康,素有“中国魔芋之乡”的美誉,魔芋产业是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然而,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高发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面对这一难题,市农科院薯类作物研究所党员带干部组成育种“先锋队”,借力省魔芋产业技术体系的资源优势,成功选育出魔芋新品种“安魔128”。这一填补陕西杂交魔芋空白的突破性成果,与创新集成的“一年制魔芋轻简化抗病栽培技术”配套推广,实现了“当年种、当年收、当年见效”的目标,亩产高达1500公斤以上,发病率控制在10%以内,为魔芋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如今,“安魔128”已推广种植12.6万亩,“轻简化技术”辐射36.8万亩,为陕南魔芋产业发展扫清了障碍。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市农科院党委大力推行“党员带干部”机制,以“岗位建功新时代”为主线,通过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建立“1+N”“N+1”结对帮扶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科研业务深度融合。在全院8个党员示范岗的辐射带动下,已有9名党员专家与11名非党科研骨干结成帮扶对子,累计开展专题技术指导150余场次,形成了“党旗红”引领“科技蓝”的生动局面。
该院还创新实施“党建+统战”工程,通过“思想共进、项目共研、服务共抓”的工作思路,建立党委委员联系党外专家制度,定期召开“同心座谈会”,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拉近与党外人士的距离,构建起党内党外同心同向、共促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市农科院通过党委会定向、党员领衔课题、青年干部深度参与的模式,由党员骨干包抓攻坚5个重点产业项目,将一般干部纳入重点科研项目组,精准对接区域农业发展的核心需求,在实践中锤炼队伍、培养人才。“十四五”以来,该院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省市级突出贡献专家6人,省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岗位专家17人、国家和省级科技特派员24人,省“三秦英才”1人、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3人、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全国及省部级劳动模范3人,安康道德模范、安康好人等5人,担任中、省、市各级学术组织职务12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师傅带徒弟:乡村振兴“生力军”
“这株结薯集中,薯型好,是个好苗头。”在镇坪高山试验站海拔千米的马铃薯试验田里,临近退休的马铃薯老专家蒲正斌正俯身查看一株马铃薯的叶色和块茎发育情况,身边的年轻科研人员叶明辉快速记录、拍照、编号,汗水浸湿衣衫也顾不上擦拭。
自2021年进入安康市农科院以来,叶明辉就跟随蒲正斌扎根田间地头,参与实生苗培育、单株选育、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等全过程。“育种是一场持久战,看得出、选得准、守得住,才是真本事。”蒲正斌常说,好的育种人,既要有科学素养,更要有吃苦耐劳的意志。面对两万多份实生单株材料,他毫无保留地将选种标准、亲本配组经验和杂交思路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叶明辉。
“秦芋36号”“1305-32”等优良品系,正是在这片试验田里一代代选育出来的成果。叶明辉表示:“蒲老师将几十年育种经验倾囊相授,我唯有沉下心、扎下根,把好品种真正选出来、种下去、推广开,为农民增收、为国家粮安贡献力量。”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市农科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通过“师傅带徒弟”机制,老一辈农业科学家的宝贵经验与科研精神薪火相传,培养了一支扎根田野、能打硬仗的农科生力军。同样的故事也在水稻试验田里上演。年过六旬的水稻育种专家洪安喜,精心育成的“泸香145”“川香145”等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品种,终结了安康无本地稻种的历史。“办公室里长不出好稻子。”这句朴实的话语深深地印在弟子邵发琦的心中,他立志“接好育种接力棒”,把良种种进农民田。在海南育种基地,玉米育种专家谢世学将淡黄花粉稳稳地抖落在花丝上,那些被谢世学视若珍宝的2000份育种材料,也传递给“90后”徒弟张金池。
试验带示范:科技强链“排头兵”
“这个洋芋表面光滑,好刮皮,炒菜炖汤都很香,我自己买了一些,还给邻居带了一袋。”眼下,汉滨区晏坝镇田坝社区150余亩富硒马铃薯迎来丰收季,平利县三阳镇牛角坝村村民彭昌华得知后,专门赶来一次性选购了50多公斤马铃薯。
该园区引入市农科院粮油所引进选育的秦芋系列、沃土系列、希森系列等优质抗病高产的富硒马铃薯品种,通过“早熟马铃薯+鲜食玉米+X”轮作套种模式,打造出亩产值超万元的“万元田”。
晏坝镇马铃薯产业试验的成功实施,是市农科院推行“试验带示范”的有力见证。市农科院将战斗堡垒构筑在产业链关键节点上,在全市广袤的田野间,32个科研试验和示范基地
总访问量人次
技术支持:安康德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5-3616584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恒口大道1号 邮编:725021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5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