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新闻中心 > 本院新闻

本院新闻
安康市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 -- 安康市主要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作者: [AknKsadmin]  文章来源: []  点击数:[196]  更新时间:[2025-04-14]

一 、技术要点

(一)土传病虫害的防治

1.高温闷棚技术

对于土传病害危害相对较轻的地块可采用太阳能高温闷棚技术。一般在夏季上茬蔬菜结束生产后,将植物残体、地下根茎和杂草等全面、彻底清除出棚,平整土地,以便旋耕作业。施肥后维持土壤湿度在70%左右,采用旋耕机翻耕土壤,耕作深度25-30cm,充分破垄,旋耕充分。旋耕后按种植作物需要起垄,在垄上铺设厚度>0.03mm的透明塑料薄膜(可整体铺设),将设施内土壤表面全面密封起来。在膜下垄沟内灌透水,然后将设施棚膜封严,完全密封设施,持续15-20天。利用太阳能大幅提升棚温和地温,处理过程中棚内温度应达到60℃以上,土壤温度应达到35℃以上,能够有效杀灭潜藏于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

2.高温闷棚结合土壤消毒剂技术

对土传病害发生较重的设施土壤,可采用土壤消毒剂结合高温闷棚技术对土壤进行消毒。选择氰氨化钙(石灰氮)或棉隆作为消毒药剂,将药剂均匀撒施到地表,施药过程需要按照药剂施用要求做好防护措施,药剂施用后立即进行土壤旋耕,旋耕深度30cm 以上,确保药剂和耕层土壤充分混合均匀,旋耕后随即起大垄或铺设滴灌,采用内侧压膜法覆盖厚度>0.03mm  的塑料薄膜,完全覆盖地表后灌水,确保土壤达到饱和湿度。
此外,也可使用威百亩进行土壤消毒,旋耕土壤达30cm深度以上,旋耕后铺设滴灌,采用内侧压膜法覆盖厚度>0.03mm  的塑料薄膜,完全覆盖地表,通过施肥器施用威百亩,使用量参考威百亩商品标签推荐量,施药完成后继续滴水,确保土壤达到饱和湿度,然后密闭棚室高温闷棚。
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闷棚处理时,有条件的可以加入作物秸秆和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提高闷棚杀菌效果。一般处理20d以上,定植前7-10d,揭开地膜,全面通风。消毒过的土壤应进行种子萌发安全性测试,确保作物生产安全。实施土壤消毒后应使用洁净农机具作业,避免因农机具带菌传播病原菌。

(二)增施生物菌肥和碳肥

1.增施生物菌肥

通过多种途径向土壤中施入富含抗病促生、净化土壤、培肥地力等功能菌的微生物肥料产品。

1.1随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施入

一般选择具有降解秸秆(如植生拉乌尔菌、枯草芽孢杆菌)、促生(如解蛋白芽孢杆菌、壳状鞘氨醇杆菌)、抑病(如木霉菌、普沙根瘤菌)等功能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施入量为15~20 kg/亩。

1.2在高温闷棚过程中施用

在撒施农家肥和粉碎秸秆时配施生物菌肥,以选用富含降解纤维素、耐高温菌类的菌肥种类为好,用量参照产品说明。

1.3在高温闷棚结束后施用

对于结合土壤消毒剂的高温闷棚,在闷棚过程中一般不使用菌肥。闷棚结束后采取作为基肥(沟施或穴施)、随定植水滴灌、通过穴盘育苗移栽菌根苗等多种方式,分批次施用菌肥,具体施用方法和用量根据生物菌肥产品剂型和特点进行选择。

2.增施碳肥

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引起的土壤板结、持水透气性差和碳氮失衡等障碍的菜田土壤,首先施用60~80kg/667m²的土壤改良剂,在此基础上配套采用下述改良技术中的一种:①按照2~4t/667m²的用量将高碳堆肥/稻壳粪/蚯蚓粪混匀在20~30cm耕层土壤;②按照1~1.5t/667m²的用量将大田作物秸秆(玉米/水稻) +2~3t/667m²的畜禽粪便混匀在20~30cm耕层土壤;③按照0.4 ~ 0.8t/667m²的用量将生物炭或碳基肥混匀在20~30cm耕层土壤。其中,高碳堆肥、蚯蚓肥对菜田土壤改良效果更持久高效。

3.控肥

设施蔬菜生产中应用合理的灌溉施肥技术模式,阻控土壤次生盐渍化和营养失衡障碍。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采取高频灌溉或每日灌溉模式,缩短灌溉施肥周期、增加灌溉施肥频率、减少每次灌溉量,尽量维持作物的水、肥、根同位,避免水肥淋洗到根层以下。 
根据不同蔬菜种类、不同茬口的目标产量和土壤肥力水平,给出水肥定额及灌溉施肥制度。在番茄、黄瓜、辣椒、草莓、茄子定植后用滴灌灌溉7~8 m³/667m2,此后每间隔2天灌溉1次,共灌溉2~3次,每次约3~4 m³/667m2,直至缓苗。缓苗期间只灌溉不施肥。缓苗后实施水肥一体化。基本原则为:①营养生长期:采用20-20-20(N:P₂O₅:K₂O)复合肥,每次每亩施肥量2~4kg ,灌溉量3~5m³ , 次数为黄瓜、番茄和草莓3~4 次,辣椒和茄子2~3次,每次间隔5~7d;②开花-座果期:采用20-20-20(N:P₂O₅:K₂O)复合肥,每次每亩施肥量3~5kg ,灌溉量5~7m3,次数2~3次, 每次间隔 5~7d;③座果-收获期:交替使用19-8-27(N:P₂O₅:K₂O)复合肥和钙镁肥,每次每亩施肥量为复合肥3~5 kg 和钙镁肥5 kg,灌溉量5~7 m3,每次间隔3~5d。

4.其他配套技术

除以上核心技术外,还结合实际配套应用轮作和间套作技术、抗病品种选用及嫁接育苗、肥水一体化平衡供给与高频灌溉、生物炭基肥施用、土壤机械深翻、秸秆生物反应堆、土传病害精准施药和微生物防治等配套技术。

二 、适宜区域

该技术适宜在安康市设施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三 、注意事项

处理一般在4~10月之间进行,浸水后所需覆膜处理时间根据环境温度进行适当调整。温度在15~20℃之间应在20天以上,20~35℃之间需要15~20天,35℃以上需要10~15天,温度低于10℃不利于土壤修复处理。

四 、技术依托单位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安康天瑞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