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学习交流 >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学习交流 > 学习园地
柯斧,男,1976年8月出生,陕西平利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安康市农科所果蔬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宁陕县农水科技局副局长(挂职扶贫),安康市“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国家级星创天地创业导师,陕西省猕猴桃体系岗位专家,西藏阿里优秀援藏干部。
去年4月他被陕西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选派至西藏阿里援藏从事脱贫攻坚工作,雪域高原归来的他还没来得及休整,甚至还没来得及做一次全面的体检,又于今年5月主动请缨被安康市委选派到偏远的宁陕县农水科技局挂职两年,从事专职脱贫攻坚工作。短短的4个多月,他到镇进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进行农业产业调研,组织群众外出考察,探索总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宁陕农村“三变”改革新模式,加大产业脱贫工作宣传与推进,极大拓展了宁陕县产业脱贫的影响力,在发展产业促脱贫的征途中发挥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为民情怀,把“老西藏精神”在宁陕产业脱贫攻坚中继续传递。
作为2017年全市下派的唯一一名一直在农业科研一线从事特色产业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多次被各级组织和部门表彰的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他深知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之重大。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使他顾不上淋巴癌正在化疗的母亲、顾不上患病待医的妻子、顾不上中考在即的女儿、顾不上高原反应对身体的伤痛……第一时间来到了工作岗位。到宁陕后的第一天,他扔下行李箱,铺盖卷儿还没来得及打开,就一头扎进秦岭山中。他深入田间地头、村头院落、生产生活困难的贫困户炕头膝前,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走遍了宁陕11个镇,深入到30多个村组,40多个经营主体,敞开心扉与贫困户结对子,用真心用真情与贫困户交朋友,了解县情、村请、户情,了解贫困村、贫困户所需所求,了解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和带动贫困户情况。他多次邀请西农、安康学院、安康市农科所以及企业公司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来宁陕开展魔芋、猕猴桃、黄花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研究合作、技术培训指导和产业帮扶工作。挂职以来,他牵头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5场次,培训2000多人次,带领20多个村组干部群众300多人外出考察特色产业,学习特色产业种植加工生产技术,帮助指导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带领广大农户发展产业,自发脱贫致富。
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他认为大力发展和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开展集约化经营,是有效解决森林覆盖率占90.2%、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的宁陕县产业脱贫的最好办法。宁陕县农水科技局党委根据他的意见,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产业脱贫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调研,实地考察研判,听取广大农户以及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和群众迫切发展产业的呼声, 6月24日,他带领局属相关部门负责人、镇村组领导、部分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产业大户等人员,前往石泉正兴黄花菜公司,参观考察学习,在他的带动下,江口、龙王、筒车湾、城关、新场、四亩地等镇许多村组干部群众以及经营主体负责人多次自发前去参观考察学习。大家通过参观公司厂房设备、加工基地、参加技术培训座谈、实地了解和调研等,一致认为,黄花菜产业项目是一项适合宁陕发展,脱贫致富快速,持续增收能力很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存的好项目。贫困村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自愿自发引进并发展该项目,与公司签订黄花菜种植产销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农业,届时广大农户每年每亩可收入可达6000元左右,比种植传统粮食作物经济效益提高十倍以上,贫困户可以很快可以实现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石泉黄花菜公司也承诺每年向宁陕县倾斜支持3000万元的黄花菜收购指标,仅此一项就可解决3000户贫困户的脱贫问题。目前,全县7个镇、20个村50多个村民小组已申请计划发展黄花菜1200多亩,县农水科技局正在积极争取黄花菜专项扶持资金300万元,力争用三年时间全县发展黄花菜5000亩以上。
为充分利用宁陕县丰富的野生猕猴桃种植资源和特殊的气候环境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开展,他积极协调、牵线搭桥促使安康市农科所与宁陕县农水科技局达成“对口帮扶助推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协议”和“安康市农科所宁陕猕猴桃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帮助宁陕做好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及生产布局的技术咨询,并在生产关键时期派专家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解答技术疑难,组织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将拥有的科技成果、项目、试验示范、科技服务活动向宁陕县倾斜,以科研助力脱贫攻坚。同时他还正在积极邀请和引进石泉黄花菜公司老总前来宁陕投资建厂,方便和解决广大农户发展黄花菜产业的技术指导问题,就地就近销售问题以及宁陕县出口创汇问题。
宁陕县被列为全市唯一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重点试点县,农村改革这可是当前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的重中之重的历史重任和重托,也是最难打一场战役和最难啃的一块 “硬骨头”为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他分管农经站工作后,在全县68个村、3个农村社区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根据宁陕县情村情,按照有积累、普通村和空壳村分类选择试点村先行试点,选定城关镇渔湾村、皇冠镇南京坪村、江口镇江镇村、城关镇瓦子沟为试点村。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制定各试点村实施方案,以村为主组织实施。截至目前,四个试点村都制定了实施方案,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同时把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群众改革意愿强、村“两委”班子过硬的筒车湾镇海棠园村、四亩地镇严家坪村和四亩地村、江口镇江镇村、新场镇同心村等5个村,作为全县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进行培养和推进,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实践经验。利用脱贫攻坚契机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际工作,分别选定2017年拟脱贫村:广货街镇元潭村、沙洛村,太山庙镇油房村、梅子镇安坪村、新场镇同心村、四亩地镇柴家关村为试点,在清产核资完成的情况下,先期成立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并挂牌运行,县政府扶持资金30万注入村集体,推动产业扶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社改革选举产生的各个职能部门及负责人要各司其职、按章办事,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使村变富、农民腰包变鼓、经营主体变强,切实发挥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2019年,全县所有贫困村和80%的非贫困村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到2020年,力争通过努力,盘活农村资源资金,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建立以股份合作为主的农村“三变”经济发展模式,丰富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本形成完备、高效、安全、富有活力的“三农”工作体系,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他多次深入各试点乡镇、村开展政策宣传、表格填报业务培训等工作,对各镇干部、村文书进行政策辅导、表格填报业务培训,讲解改革目的、内容以及改革工作要求、主要步骤和重要政策依据,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对大家关注的西汉高速、西成客专建设中已征未使用集体耕地、林地的权属、村级建校权属等问题,及时请示给予回复;对各镇村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建议和意见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梳理,工作中,他探索出了产权制度改革助推贫困群众脱贫的四亩地镇罗家沟板栗合作社“三变”模式、宁陕荣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变”模式、新场镇同心村“三变”模式。由于宁陕县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安康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全市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放在宁陕县召开,宁陕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举措也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报道。
对市委选派到宁陕县挂职从事专职脱贫攻坚工作的柯斧同志来说,每一天的挂职扶贫时间都是宝贵的,他全身心地扑在脱贫攻坚战最前线,把对家人亲人的爱全部倾注在了贫困户身上令人感动和牵肠!
总访问量人次
技术支持:安康德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5-3616584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恒口大道1号 邮编:725021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5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