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学习交流 >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学习交流 > 学习园地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献身农科事业展风采,格尽职守农科人》
今天,我们眼前的世界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缤纷和嘈杂;我们的内心世界面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和冲击;一度坚信和执著追求的目标在经受着各种价值观的挑战。挑战面前,我们农科人且不说有想象郑培民、任长霞、王有德等优秀人物让大家耳熟能详,但我们不乏献身农科事业的默默工作者。就说我农科所这个大家庭里,就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工作,时时刻刻牢记“服务三农,为民造福”的宗旨,以自己的行动格尽职守履行着农科人的职责,在他们平凡的身影背后时常散发着农科人特有的魅力。
熟悉谢世学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生活十分检朴的人。可就是这么一个穿戴平常的人,数十年如一日,立足平凡岗位,默默奉献在一线的农业科研领域,虽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众所周知的豪迈,但他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真诚和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事业。
记得那是1993年3月他满怀着希望,调入安康市农科所,迷恋上了玉米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玉米育种工作中,痴情的从事着玉米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技员逐步成长为高级农艺师,成为单位玉米育种课题的技术骨干。玉米育种是寂寞的事业,枯燥乏味,需要劳心费力。可他认为,再苦的工作,只要用愉悦的心情,积极面对,都是快乐的。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就专一行,他硬是把一份平淡无奇的工作干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为了搞好玉米育种研究工作,每年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在玉米田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一年忙到头不知加了多少个班,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他患上了多种疾病,仅因脑供血不足就多次昏倒在工作岗位上,稍作休息后又投入到工作中。2005年夏天,正是玉米授粉的高峰期,他的胃病复发,当时的张茂南所长发现了,执意让他到医院治病,可他说这段时间一耽误就是一年,哪里走得开,吃点胃药再说,硬是坚持把授粉工作完成。2012年8月11日,他右手腕骨折,关节错位,医生要求住院手术治疗。因省玉米育种协作组专家要来考察项目工作,他作了保守的复位治疗,医生要求3天复查。可他第2天就在试验地指导准备工作,第3天陪同专家一起在试验地考察试验组合、筛选育种材料。第4天去复查时,关节又错位了。医生问他干啥去了,为啥不按时复查?他爱人在一旁讽刺的说:“能人上班去了。”医生听后也训斥说“身体重要还是工作重要,身体可是你自己的!”当他讲清缘由时,医生也受感动,说:单位有你这样的职工,没有搞不好的事情!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整个受伤期间他在家休养了4天。玉米育种材料选种不能耽误,省科技厅下达的玉米项目验收材料不能耽误,右手活动不了,他就把电脑鼠标调成左手,忍着伤痛,白天在玉米试验地选种,晚上坚持写材料,按时完成了任务。随后带着未愈的伤痛,独自一人奔赴海南又重复他的育种工作。就这样为了他钟情的玉米育种事业,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20多年的辛勤劳作,相继选育出了适宜秦巴山区及西南种植的安玉2166、安玉11号、天汉6号等玉米新品种。发表科技论文十余篇。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得到了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 “秦巴山区玉米品种安玉11号选育与推广” “玉米新品种‘安玉2166’的选育与推广应用”分别于获安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参加的桑枝种菇技术研究获安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年年度考核为优秀,先后多次被评为安康市农科所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全市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安康市农业局评为“实干兴农”活动先进个人。
面对这些成果和荣誉,他没有丝毫的骄傲和满足,没有就此停步,而是一如继往地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更加努力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不平凡的精神风貌,实现不平凡的人生价值,用自己的真实行动诠释一个农技人员干好本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感受着我身边这些平凡人的事迹,回味着郑培民、任长霞等学习楷模的风采,他们是那样的类同和相像。一时间,我突然觉得平凡和伟大是如此的接近,只要你肯付出,只要你肯奉献,只要在党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肯挺身而出,你就会把农科人在党和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烘托得宏伟而高大。这需要的只是一种坚持、一种勇气、一种执着和一种奉献。
“沉舟侧畔千帆竞,百舸争流济沧海”来吧,同志们,让我们挽起手来共同为实现我们的农科强所梦而努力吧!
总访问量人次
技术支持:安康德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5-3616584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恒口大道1号 邮编:725021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5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