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学习交流 >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学习交流 > 学习园地
硒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是人体内的抗氧化剂,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多种生物功能。1973年,WHO和国际营养组织确认硒为人和动物体内必须的微量元素,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将其列为人体必需的15种每日膳食营养元素之一。硒因其具有抗癌、保护心脏、抗肝坏死、防治近视和白内障、解毒、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和增强生殖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被誉为“生命火种”、“心脏的守护神”和“抗癌之王”。随着人类对硒认识的深入,硒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世界各国微量元素营养研究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硒在自然界分布极不均匀。硒在地壳中含量仅为一亿分之一,在人体内仅为千万分之一,但它却决定了生命的存在。硒的摄取量不足导致人的健康恶化,免疫力下降,已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据统计全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之中。《中国地方疾病与环境因素图集》揭示,我国从东三省起斜穿至云贵高原,约有2/3地区主要农作物含硒量低于0.05ppm,为国际公认的缺硒地区,其中1/3为严重缺硒区。严重缺硒省区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云南、新疆、西藏、内蒙。贫硒省市有天津、北京、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福建、甘肃。在我国大多数省区市缺硒情况下,有个别地域硒资源相对丰富,土壤中富硒,目前已发现的富硒地区有:湖北恩施、陕西紫阳、贵州开阳、浙江龙游、山东枣庄、四川成都等。
安康市古称“金州”,为东方圣母女娲的故乡,位于陕西省最南部,是陕、川、鄂、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地处秦岭、巴山山地,为我国北亚热带动植物典型代表区,是陕西省茶叶、蚕茧、油桐、生漆主产区,中药材黄连、吴茱萸、当归等占据很大比例,素有“天然生物基因库、中药材之乡、中国硒谷、中国民歌之乡、中国茶乡”等美誉。安康以紫阳为中心的富硒区域(以下简称“安康富硒区”),由于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使安康富硒区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富硒地层最厚、最宜开发利用的富硒区,属于我国难得的土壤富硒且易于被植物吸收的富硒区。科学研究证明,巴山地区土壤含硒量高于秦岭,并由西向东逐渐增高。安康境内大巴山东段的成土母岩含硒量为汉中的1.69倍,商洛的2.63倍。特别是大巴山东段早古生代的某些复杂岩层,含硒量达2.5-6.9ppm,富硒地层厚度达40-50米,长度达400-500千米。安康的紫阳、岚皋、平利、镇坪等县及汉滨、石泉、汉阴等县区部分区域均位于大巴山东段,其地质岩层、土壤及水质检测含硒量明显较高,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富硒区域。相比较,湖北恩施富硒区虽然岩层富硒程度较高,但分布面积较安康富硒区小,地层厚度也只15米左右。
总访问量人次
技术支持:安康德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5-3616584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恒口大道1号 邮编:725021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5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