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学习交流 > 学术论文
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学习交流 > 学术论文
1. 前言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马铃薯主产国之一。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大,但马铃薯收获后经过两三个月的贮藏休眠期之后就会出现发芽的现象,影响马铃薯的品质,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以CIPC为主要成分的马铃薯抑芽剂是一种高效的马铃薯抑芽剂,可以有效提高马铃薯贮藏期间的品质、减少损耗、降低贮藏的成本。
2.马铃薯贮藏期间应用抑芽CIPC的实验
2.1材料
(1)国审马铃薯新品种“秦芋32号”。 生育期85天左右。株高60厘米左右,植株直立,生长势中等,分枝少,茎叶绿色,花冠白色,开花繁茂,天然结实性差。匍匐茎中等长,块茎圆扁型,表皮光滑、淡黄色,肉黄色,芽眼较浅。符合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宜昌,陕西南部,云南大理、昭通,贵州毕节,四川中南部,重庆作为中熟鲜食品种种植。
(2)抑芽剂CIPC。化学名为3-氯苯胺基甲酸异丙酯,难溶于水,溶于醇类、芳香烃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是一种芳香氨基甲酸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很好的抑芽效果[1]。
2.2仪器
GXH-3051H果蔬呼吸测定仪
2.3实验方法
秦芋32号收获以后,选择健康完整、大小一致、无破损、新鲜的马铃薯块,在温湿较高的条件下进行为期14dd 愈伤处理把马铃薯块浸泡在抑芽剂CIPC的水溶液里3秒,避光晾干。把晾干后的马铃薯分别贮藏于常温和低温条件中,再用清水处理对照组,形成常温CIPC处理组、低温CIPC处理组、常温清水处理对照组、低温清水处理对照组,然后进行观察。
(1)休眠期结束后,按照一般发芽判断标准判断马铃薯是否发芽,并选择合适数量的马铃薯计算两组的发芽率,公式为:发芽率(%)=发芽个数/马铃薯总个数×100[2]。
(2)GXH-3051H型二氧化碳分析仪测定马铃薯的呼吸速率,以自然空气为载体,测定空气和马铃薯贮藏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检测出马铃薯块茎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含量,并重复3次以上,然后对比测定出来的数据,从而得出结论[3]。
2.4结果与分析
2.4.1抑芽剂CIPC对秦芋32号马铃薯发芽率的影响
经过观察和计算,CIPC有显著的抑芽效果,秦芋32号贮藏初期有少数发芽的现象,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芽并没有继续发育,全部变黑或者萎缩死亡,不再继续发芽,最终芽长不超过5mm,把萎缩死亡的芽视为没有发芽,秦芋32号在贮藏中应用抑芽剂,发芽率几乎为0。如图一所示:
经过两组对比,在贮藏的早期两组马铃薯的外形都表现出完整、健康的状态,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CIPC组的马铃薯在贮藏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腐烂率较低。而清水组的马铃薯出现了病症,并出现了传播的现象。因为清水组的马铃薯发芽率较高,芽需要汲取马铃薯的营养,于是马铃薯茎块体内呼吸作用变得旺盛、酶活性增强,马铃薯的这些生理活动产生了热,为马铃薯病原的传播提供了环境。
2.4.2抑芽剂PIPC对秦芋32号马铃薯呼吸作用的影响
马铃薯采收后品质的变化及贮藏品质与呼吸作品有密切的关系,贮藏早期的马铃薯是一个活跃的有机体,仍旧进行新陈代谢和呼吸作用,表面木栓化后,呼吸作用才明显减弱,进入休眠期。马铃薯萌芽初期,薯块停止休眠,呼吸作用又变得旺盛,而呼吸作用散发出大量的热,为马铃薯芽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环境,进一步加速了发芽[4]。同时,呼吸作用又直观的反映了马铃薯生命活动是旺盛与否,影响着马铃薯茎块的耐贮性和抗病性。
而抑芽剂PIPC良好的抑芽效果会使马铃薯贮藏期间对能量物质的需要减小、也相应减少马铃薯的生理化反应,有效降低了马铃薯块茎的呼吸强度。抑芽剂PIPC会在一定程度上印制马铃薯的呼吸作用,但不能让马铃薯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原因有二,第一,马铃薯茎块虽然经过了CIPC的处理,但其本身的生命活动仍然存在;第二,马铃薯体内控制发芽与控制休眠的基因并不相同,二者是相互独立的,PIPC可以扰乱马铃薯芽眼部位的细胞分裂,但不会影响马铃薯休眠与否[5]。
从实验中可以发现,经过CIPC处理的马铃薯在低温贮藏的环境中呼吸作用会明显降低。具体如图一所示:
图一:不同贮藏温度、不同处理对秦芋32号呼吸速率的影响
由此可见,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减缓马铃薯体内新陈代谢的作用,降低块茎呼吸的峰值,提高马铃薯块茎在贮藏中的抵逆性,从而减少马铃薯发芽造成的损失。
2.5结论
首先,抑芽剂CIPC抑芽效果比较明显,应用了CIPC的马铃薯不发芽,或者芽发出就停止生长并萎缩死去,可以保证马铃薯的贮藏品质。其次,马铃薯贮藏在常温环境中会程现明显的顶端优势,而CIPC和低温贮藏可以接触顶端优势。总之,在CIPC+低温的环境中贮藏马铃薯,可以降低马铃薯的发芽率,达到良好的贮藏效果。
3.结束语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在全世界被广泛的种植,我国作物马铃薯的主要产地,在马铃薯的种植中,工作人员不仅积极研究、开发新品种的马铃薯,而且对马铃薯的贮藏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把秦芋32号作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马铃薯贮藏期间应用抑芽剂CIPC的影响,经过实验发现CIPC的抑芽效果明显,相关单位的工人员要在马铃薯种植区推广抑芽剂CIPC的使用,以有效防止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发芽,提高马铃薯的贮藏品质,从而提高马铃薯种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欣,张丙云,田世龙,等.CIPC对贮藏期间马铃薯不同部位酶活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3,25(19):316.
[2]杨昕臻,张武,胡新元.马铃薯抑芽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信息,2015,8(10):84.
[3]李利平.马铃薯安全贮藏技术[J].甘肃农业,2015,8(01):55.
[4]杨昕臻,张武,胡新元.马铃薯抑芽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2015,4(10):59-60.
总访问量人次
技术支持:安康德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5-3616584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恒口大道1号 邮编:725021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5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