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农业快讯

单位介绍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现在职人员60人,其中研究员2人,高级农艺师12人,农艺师14人,硕士研究生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市突贡专家等4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陕西省现代魔芋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名,魔芋、马铃薯、茶叶、食用菌、杂粮、玉米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6人,科研能力较强。单位下设薯类作物、粮油作物、茶叶、食用菌、果蔬、农产品加工等6个研究所,极具... 更多>>

联系我们
    •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恒口大道1号
    • 电话:0915-8170000
    • 传真:0915-8170000
    • 邮编:725021
农业快讯
安康市高山区马铃薯生产遭受晚疫病危害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 [蒲正斌 郝静]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2560]  更新时间:[2010-09-16]

20106月下旬至7月以来,安康市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尤其是7.18特大洪灾,不但直接引发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农业生产也遭受严重损失。经统计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 17.91千公顷,作物成灾面积7.22千公顷,绝收面积2.72 千公顷,因灾减产粮食8.45万吨。马铃薯作为我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5.0万公顷,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7 %因长时间强降雨,其主产区镇坪、平利、岚皋、紫阳、宁陕等海拔1000m以上高山区马铃薯严重遭受晚疫病危害。晚疫病属真菌性病害,是马铃薯生产的头号顽敌,在雨量充沛、雾重等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生。我市高山区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正处马铃薯生长开花后期,是薯块形成与膨大期,此时持续的强降雨,无疑使马铃薯易受晚疫病危害。

据安康市农科所镇坪高山试验站调查:627日至75日之间,该站引进和选育的早熟、中早熟品种(系)费乌瑞它、早大白、安薯56号、0101203024------等大田繁殖栽培,田间晚疫病发生时均已成熟,其产量与往年相比持平。而该站引进和选育的中熟、中晚熟品种(系)大田扩繁栽培,在627日至722日之间,因连日降雨,田间晚疫病严重发生,其扩繁品种因抗病性不同而不同程度先后枯死(病级达34级)。较抗病的品种(系)鄂马铃薯5号、8号、秦芋30号、31号、04029平均产量与往年相比减产幅度为4.08.0%;抗病性较差品种(系)康01025、鄂马铃薯7号、青薯2号、内薯7号、紫花白等平均产量与往年相比减产幅度为2030%;商品薯产量降低11.814.0%;田间烂薯增加5.0%左右。按平均亩减产202公斤计算,此次因晚疫病全市马铃薯总减产约5050万公斤,折合经济损失11110万元。

由此看来,保证我市高山区马铃薯高产稳产的首要任务及技术前提必须是选育和栽培抗晚疫病的新品种()。结合我市马铃薯生产、发展现状,要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必需做到:①从选育抗病品种入手建设马铃薯育种基地;②从马铃薯繁育体系入手,建设脱毒原原种繁殖基地;③切实抓好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体系,提高种薯栽培质量;④改进和提高生产栽培技术及栽培模式,以产业化、规模化合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