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农业快讯
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农业快讯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现在职人员60人,其中研究员2人,高级农艺师12人,农艺师14人,硕士研究生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市突贡专家等4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陕西省现代魔芋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名,魔芋、马铃薯、茶叶、食用菌、杂粮、玉米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6人,科研能力较强。单位下设薯类作物、粮油作物、茶叶、食用菌、果蔬、农产品加工等6个研究所,极具... 更多>>
新扩建改造的镇坪高山试验站面貌焕然一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为加快促进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步伐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基础条件及制约因素
安康市农科所高山试验站成立于1977年,位于镇坪县曾家镇,海拔1400米,是安康乃至全省唯一一个马铃薯育种良繁基地。占地约133.3公顷,可耕地面积约46.7公顷,二荒地20余公顷,山林面积约66.7公顷。现有科研办公楼一栋约210平方米;上世纪70至80年代修建的马铃薯种子储藏库3栋13间,面积约57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烂不堪,已经严重影响着种子储藏安全;道路、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具备,科研仪器设备基本健全,但已老化不宜使用。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我们的科技人员本着对马铃薯研究的热爱和追求,以不怕苦、不怕累的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在科研第一线开展工作,而且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在马铃薯老专家蒲中荣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我们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先后选育出适宜安康和西南地区种植的,高抗马铃薯晚疫病的国审品种:安薯56号、秦芋30号(安薯56号)、秦芋31号,为安康和西南乃至全国部分省区马铃薯生产及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近些年,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家都认为高山试验站条件差,且道路不畅,不愿意去那工作,直接导致站上的科技后备力量不足,科研工作停滞不前,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因此,扩建改造工作迫在眉睫。
二、领导重视,上下一心,促使扩建改造工作落到实处。
在市农业局和农科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从2009年起把马铃薯研发工作列为全市和我所科研工作的重点。一是通过市科学技术局在我所组建成立了安康市马铃薯研发中心,并由我所牵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四川达州市农科所、陕西榆林市农科所结成马铃薯研发协作攻关单位;二是就马铃薯研究内容、研究方向、人员结构及经费使用管理等作了重要调整和安排;三是扩建改造镇坪高山试验站、市农科所马铃薯组培大楼,同时在所修建种子恒温库,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并在岚皋县建立了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繁育基地;四是为加快和推进安康市马铃薯生产和产业发展的宣传与技术推广力度,分别在我市汉滨、汉阴、石泉、平利设立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推广点;五是抓住人才战略,千方百计引进高层次人才,以提升我所马铃薯研究的整体水平,现已招聘了四名育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2009年9月,经所领导研究决定从所里拿出10万元,并由镇坪县交通局负责,按国家村级水泥路项目补助标准将高山试验站未铺打的1.6公里沙石路给予了硬化,使上站公路得到畅通,解决了以往因雨雪天气造成上站难的问题。并扩建改造高山站现有房屋15间,约610平方米;新建厨房、猪圈共5间,约80平方米;新开垦马铃薯试验及良繁地0.7公顷,扩宽改造种薯繁殖地2块,约0.2公顷;培土改良试验地2块,约0.13公顷;改造疏通试验地水渠、水沟6条长达550余米;建造马铃薯原原种培育温网棚约6000平方米;改善试验站科研、办公及生活条件,完善试验研究所需的设施设备。
建设改造工程采取公开招标,签合同的方式进行。2009年9月开工,还处在实施建设之中。这一切扩建改造工程意义重大,必将给马铃薯科研基地带来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并且综合研究实力明显增强,为我所科研争取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全市马铃薯产业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访问量人次
技术支持:安康德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5-3616584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恒口大道1号 邮编:725021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5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