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新闻中心 > 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新闻中心 > 本院新闻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些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明确指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和战略,特别强调了要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体现了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和实践科技兴农战略,将是加速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繁荣“三农”乃至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回顾中外农业的发展史,大体上都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简单农具的畜力农业(在美国称“马拉农业”),以拖拉机为代表的机械化农业。农业由低级到高级的每一步发展都是由科技引发的由量变到质变的一场革命,而每一场革命都把农业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农业发展史充分证明了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就是农业的生产力。
纵观当前国内外农业,在迅速发展的科技推动下,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已由“机械化农业”,而步入了“数字化控制农业”的新时代。即所谓“数控农业”。其基本特征是: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都由科学的精确的数字严格掌控,其湿、光、温、肥、种、管等都由人工按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科学地、合理地控制和调节,使作物生长及产量达到最佳状态。“数控农业”是农业科技的质的飞跃。“数控农业”把农业生产技术由机械农业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数控农业”的形成引发了农业生产一系列的深刻巨变:一是出现了农业生产由传统的大田作业转向了部分的工厂化生产;二是打破了季节限制,出现了反季节生产;三是打破了地域限制,出现了远距离的异地引种,突破了资源环境约束;四是打破了“种地”的历史,出现了无土栽培;五是打破了“靠天”吃饭,在人工控制下,可有效防止旱、涝、病虫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六是运用组培等繁殖育种新技术,打破了良种繁育的种源限制,可以无限而快速地繁育推广良种。七是打破了单产的极限,使种、养业单产出现了数倍、数十倍,甚至更高的增长。大棚里的蔬菜亩产可以达到数万公斤,工厂化养鱼一立方水体可产数百斤。农业的稳产高产,将长期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民以食为天”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八是产品的品质可以由人工导控,生产的是绿色环保食品,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因而可以说“数控农业”是人类创造的科技奇迹,是当代科技最具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成果。这一成果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将推动全球农业社会的迅速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中央2012年一号文件提出: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这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义和精髓,要突破农业发展迟缓的瓶颈,必须走出在传统农业科技领域徘徊,抢占当代农业科技的制高点。“数控农业”,是当代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利用适宜发展“数控农业”的优势,把发展“数控农业”作为突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和中心,整合力量,大力发展数控农业,实现农业的跳跃式跨越发展。
1、统一认识,强力推进
“数控农业”,涵盖了农业生物基因调控、分子育种、农林动植物抗逆、农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修复、有害生物控防、生物安全、产品安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各个领域,从理论体系上讲是一个全新的观点,对广大干群而言,对“数控农业”尚比较陌生,因而缺乏明确的认识。因此,各级领导要通过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使广大干群,首先是各级领导深刻认识到发展“数控农业”,是立足实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的一项科学决择,是为农业快速增产、农民大幅增收,农村高度繁荣注入新的强劲力,是从根本上改善农业发展滞缓的有力举措。从而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凝集统一到抓“数控农业”上,采取有力举措,整合各方力量,强力推进“数控农业”尽快发展。
2、大力培养壮大科技人才。
科教兴农,根本在科教,关键在人才。“数控农业”是一项广泛系统的新兴科技,但当前的农业从业者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都远不能适应发展“数控农业”的需要。因此,要发展“数控农业”,就必须首先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一是要采取多种措施,对现有在职的从事农业科研、推广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全员培训,提升他们的科技水平,加快培养农业科技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要完善科研和科技推广人才的激励机制,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二是要大力引进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给农业科技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三是要大力培训农民科技队伍,重点是农业示范园的经营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村、组干部,农业合作社、农技协的负责人,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村“五员”(农技、植保、林特、畜牧、信息),使他们成为生产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造就一大批素质较高的新型职业农民。
3、大力创建“数控农业”基地
目前,大田农业生产已采用一定的数控措施,如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防控等,但真正意义的“数控农业”必须是高标准的设施农业,即区域化、工厂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电气化、规范化的数字生产。因此,在大田中是无法实施完全的“数控农业”,必须大力创建“数控农业”生产基地,搭建“数控农业”平台。我市的“数控农业”要以初步确定的54个农业示范园为主要阵地,依托农业示范园,建立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现代化生产示范区,依靠示范园引领,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畜禽水产养殖场等实施完全的数控生产,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以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实现全市的农业现代化,尽快改变我市农业发展滞缓的面貌,跟上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并争取走在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前列。
4、整合资金,保障“数控农业”的投入需求
“数控农业”是高标准的设施农业。必须建立起完整配套的现代化生产设施,不仅要有合乎标准的厂房、场地、机械设施,还必须配备各种仪器等,因此,“数控农业”的基础建设是一种高投入的现代化农业基本建设。没有相应的投入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筹集整合资金,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首先要整合国家的投入资金,国家对“三农”投资的使用,要把发展“数控农业”放在重中之重,优先用于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真正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努力整合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资金,如金融信贷、城乡企业、种养大户等,引导他们积极地把一切可以调动的资金都投向农业现代化,齐心合力为农业现代化作贡献。总访问量人次
技术支持:安康德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5-3616584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恒口大道1号 邮编:725021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5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