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新闻中心 > 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新闻中心 > 本院新闻
近日,在安康市妇女联合会召开的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3周年大会上,安康市妇联通报表彰了“安康市三八红旗手”“安康市三八红旗集体”,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荣获安康市三八红旗集体。
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承办全市薯类、粮食作物、果蔬、食用菌和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储藏、包装等技术研究工作,这也是全省地市级农科院所中唯一一个专门成立的农产品加工研究机构。在这里,集聚了一群有梦想、有担当的年轻人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研究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人,其中女性科研人员5人,占总人员的83.3%,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硕士研究生4人,“陕西省明星农技员”3人,“三区”科技人才6人,省中药材体系岗位专家1人,安康市科技创业导师3人,三秦最美巾帼奋斗者-最美女科技工作者1人,安康市百名脱贫攻坚最美女性工作者1人,安康好人2人,“党员八带头”标兵1人,“优秀共产党员”3人,陕西省第十三届妇代会代表1人。研究所及团队成员事迹《将创新进行到底-市农科所农产品加工中心的青春故事》、《一家人的扶贫工作对》先后被陕西科技传媒网、今日头条、安康日报、安康市人民政府网、陕西农林卫视等各大媒体报道14次。
一群人 一个梦
2011年,甘肃女孩李瑜带着对农业工作的热爱,辞去大城市的工作来到安康,做了4年编外人员和6年的编外研究中心主任,在她的带领下,农产品加工所每年都有新突破。2012年,河南女孩孙莹莹、高海娜放弃大型企业工作的机会,来到了安康成长为技术骨干,高海娜还成为了身兼多职位,能兼顾课题研究与科研管理的多面手;2016年唐晓东从咸阳的实习单位回到安康回报家乡;作为研究所唯一的一位男士,马俊既要负责科研管理科的工作,还要兼顾加工的科研实施,遇到问题也总是像“知心姐姐”一样开导大家,出谋划策。成群虽然主要任务是办公室行政工作,但只要有需要,她总能第一时间赶到帮忙。这群年轻人来自五湖四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聚在一起,虽然几乎都是女子,但却凭着不服输的韧劲从高聚硒农作物的筛选、聚硒规律的研究,到富硒产品的研发,不仅在市农科院成长的年轮上镌刻了华丽的一笔,也让安康富硒农产品加工产业有了新的突破。2014年,他们的研究成果《安康富硒土壤中部分农作物聚硒规律试验研究》获得市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安康富硒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次创新 一次攻关
农产品加工是市农科院开辟的一个新领域,恰恰迎合了当前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了得到新产品的配方,她们扎在实验室不断尝试,甚至牺牲休息时间带着孩子一起试验;为了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问题,他们经常深入工厂车间开展技术调研。凭借着踏实与创新的精神,她们先后筛选出了高富硒农作物10余个,研发出了高硒植物粉、富硒片剂、神仙豆腐、魔芋饼干、魔芋代餐粉、魔芋低聚糖等20多个产品,推广高聚硒植物2000余亩、豆腐木800亩、黄连新品种3000余亩,并针对魔芋产品加工中存在的仿生食品入味难等问题开展科研攻关,给与企业技术指导,得到了众多企业的信任。从2020年开始,加工所所有成员均成为三区人才,常年为陕西集味食品有限公司、汉阴华晔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岚皋县烛山食品有限公司、平利县家禾魔芋专业合作社等10余家企业进行富硒食品、魔芋产品、中药材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服务,为企业无偿转化神仙豆腐、魔芋土豆粉、魔芋鸡蛋皮、山竹笋保鲜等产品及技术5项,为企业争取项目资金70余万元,联合中国农科院进行协同创新项目--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CAAS-XTCX2016015)百项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成果的编写与发布,对推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作用,中药材开发和魔芋食品加工2两个课题组也被授予先进课题组。
一份收获 一种使命
作为一只年轻的队伍,为了保持创新发展的状态,她们积极申报省市项目支持,还参加各类专业比赛,先后承担陕西省富硒食品基地建设、中国农科院协同创新项目、富硒魔芋功能性产品开发与利用等省市项目20余项,争取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取得科技成果5项,建立农产品专家工作站1个,获得专利5项,参与制定省、市地方标准13项,参与撰写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优秀科技论文13篇,其中与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联合推送的富硒食品科普作品分别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2016-2017年,团队连续两次参加中国创新挑战赛(安康赛区),有6个项目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参与的项目《茶树聚硒规律及天然富硒查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获得优胜奖。在第一届、第二届省农技员大赛中,团队成员代表安康获得电视知识大奖赛第一名,团体银奖的好成绩,有3名成员获得“明星农技员”称号。
科研人员的战场不仅在实验室和加工车间,更是要在广大农户的中去。2019年加工所所长李瑜甚至还带着2岁的孩子一起到汉阴驻村扶贫,为了不落下科研工作,她常常放弃了周末的休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却又有着共同的奋斗故事。成绩的背后,除了艰辛与汗水,还有团队凝结的一种精神,那是孙莹莹半夜抱着孩子做实验的坚强;是唐晓东毅然归乡回馈三农的温暖;是李瑜带着孩子一起驻村扶贫温暖贫困户的坚韧;是马俊、高海娜、成群在行政工作与科研人员双重身份下自如的切换。使命在肩、初心如磐,她们将继续前行,奋斗在安康富硒产业的发展道路上。
总访问量人次
技术支持:安康德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5-3616584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恒口大道1号 邮编:725021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5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