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农业快讯

单位介绍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现在职人员60人,其中研究员2人,高级农艺师12人,农艺师14人,硕士研究生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市突贡专家等4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陕西省现代魔芋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名,魔芋、马铃薯、茶叶、食用菌、杂粮、玉米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6人,科研能力较强。单位下设薯类作物、粮油作物、茶叶、食用菌、果蔬、农产品加工等6个研究所,极具... 更多>>

联系我们
    •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恒口大道1号
    • 电话:0915-8170000
    • 传真:0915-8170000
    • 邮编:725021
农业快讯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打造一流服务平台
作者: [徐家彦]  文章来源: [安康日报]  点击数:[4805]  更新时间:[2015-04-23]

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突破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制约瓶颈的根本途径,也是强化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资源利用率、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安康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增长和现代农业发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身为市农科所的一名农业科研人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对“十三五”期间安康农业科研为农服务作了一些思考。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我市唯一的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一直承担着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撑服务的重任,为我市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逐年提高,科研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市农科所抢抓机遇,加大了对上的项目争取力度,先后争取和承担了省农业厅、省科技厅以及与部分企业的重大合作项目。除此之外,安康市农科所还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推广、服务项目,先后有8名专家被分别聘为省农业厅12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和岗位专家。

尽管取得的成果很丰硕,但安康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不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现有项目规模小、来源渠道单一等方面。安康农业科研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科研基础条件也需要继续改善。

 “十二五”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已经把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这是彻底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其成败关键取决于农业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的支撑。结合我市农业科研现状和当前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准确把握自身功能定位,打造一流科技服务平台。及时转变农业科研思路,把科研方向调整到为农业现代化服务这个中心任务上来,为农业生产提供公益性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在当地的科研资源优势和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间试验阶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国家级农业科学院所为依托,从整合科研资源、争取大型公益项目、扩大对外科技协作、改善基础科研条件、扎实开展科技服务等方面入手,加强自身建设,争取打造出一流的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为安康农业大踏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调整科研重点,贴近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上做“大”文章,在新资源研究方面做“新”文章。“十三五期间,在完成马铃薯、玉米、水稻、红薯等新品种选育研究的基础上,把研究重点向茶叶、魔芋、食用菌、富硒产品、蔬菜、果树、经济植物等特色产业产品的深加工开发利用倾斜。一是把研究重点与主导特色产业高度融合,充分发挥农业技术研究在推动主导产业发展上的主导作用;二是力争在魔芋、茶叶、食用菌、富硒产品、经济植物、马铃薯、水稻育种等研究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转变服务方式,满足市场需求。科研必须为生产服务,在科研方式上,坚决破除脱离市场的立项、有名无实的研究和难以转化的成果。坚持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坚持立足当前研究,重视超前研究,兼顾传统研究。不光要走出去,更要请进来,加强与农业企业的联系,积极了解企业及市场需求,寻求合作,使符合市场需求、促进企业盈利、帮助农民增收的成果得到及时有效的转化,真正对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聚集人才优势,打造研究过硬团队。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农业科研水平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全所工作的首要位置,从不同领域全方位打造科研团队。一是发现培养现有人才,通过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激发科技人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积极性。抓住地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机遇,积极派送科技人员到更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学习,提升科研整体能力。二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多领域配套的专业人才储备,将一批青年科技人员培养为科研中坚力量,使其成为我市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三是吸纳急需人才,要积极探索科研团队建设的新机制,坚持开放搞科研,按照需要面向社会聘请各方面的高级专家加入科研团队,强化研究力量。四是资金保障。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科研工作最需要的地方;在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把科研设施的建设提升作为提高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

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积极争取专项培训经费,加大培训力度,对从事科研开发和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的人员,以及县、乡级服务体系内从事示范推广工作的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定期对基层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培训,为科技兴农提供后劲。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强技术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安康是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市,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发展重点和优先领域方面,我认为应该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下,结合我市现代农业的现状和农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发展实际,以及全市各地区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十三五”期间重点在以下几个领域实现突破。

水稻。加大新种质选育及新品种推广利用、探索水稻轻简化直播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逐步代替传统费工费时的手工插秧方式,推广组装配套技术。

玉米。以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和创新为基础,通过杂交改良,大群体、强胁迫、严选择,选育本土化的创新性优良玉米自交系,突破耐密、中大穗、早熟、脱水快的技术瓶颈,培育适应机械化作业、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玉米新品种,为当地玉米生产更新换代培育接班品种。提升科技对玉米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和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我市玉米产业发展水平。

马铃薯。推进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整合升级,合理布局,建立商品薯生产基地,提高栽培水平;积极改进耕作制度和创新栽培模式,集成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打包示范推广;制定种薯管理办法,启动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工作,保证农民用种安全;探索马铃薯富硒、绿色、有机种植路子,加快特色种植助农增收步伐,打响安康特色富硒农业品牌。

特色茶。要扩宽种植区域,加快安康茶园品种改良和茶叶科技创新,研究集成高品质茶树种植与管理、标准化茶叶生产、有机茶和富硒茶产品开发、茶树对硒元素的聚硒规律等技术,加快无性系富硒茶树新品种选育工作,特别在安康地方种质源选育工作深挖掘。同时,创新市场营销体系,搭建信息平台,不断拓展大中城市市场,建立大型茶产品集散中心,努力培育安康茶叶绿色、有机、富硒品牌。

特色果业。充分利用安康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坚持“依托优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优质高效”的原则,在突出地方特色如猕猴桃的基础上,引进筛选培育出适合我市栽培的优良果树品种,采用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使之更好地向特色、优质、规模、效益方向突破。

野生经济植物。对秦巴山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普查,提出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建议与措施,使秦巴山区 “植物基因库”发挥巨大潜能。对已经征集的重点植物资源如富硒黄花菜、高果胶植物豆腐木、特色水果植物中华圣果等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形成配套技术,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

富硒农产品。充分发挥安康富硒资源优势,将硒资源开发与特色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相结合,突出重点、攻破难关。重点在富硒农产品硒含量的调控技术研究、富硒产品中不同形态硒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硒与重金属在农作物中的伴生关系研究、高聚硒植物、微生物筛选及利用研究、有机硒的提取工艺研究、富硒产品精深加工工艺研究、富硒产品与一般产品的功效差异研究、有机硒肥、饲料、基质、添加剂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技术研发。

食用菌。在新型栽培原料创新方面做文章,积极发展利用农作物秸秆、植物废渣为栽培基质的草腐型食用菌。同时,依托秦巴山区丰富的种质资源,加大野生珍稀食用菌的人工驯化科研力度和良种繁育技术水平,扩宽品种,结合富硒产业,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