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学习交流 > 技术交流

技术交流
农药的合理施用
作者: [侯运和 王昭阳]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1831]  更新时间:[2012-07-25]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施用是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今年来,由于不合理施用农药,而造成菜农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安康市农科所技术人员总结了农药施用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以助于菜农能够安全、合理、高效的施用农药,保障人身安全,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农药的合理施用就是要从综合防治的角度考虑,做到省药、高效,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残毒,保护人、畜及鱼类安全,不杀伤天敌,对作物无药害,能预防或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等,切实贯彻经济、安全、有效的“保益灭害”原则。

1、对症下药  首先要确保防效,诊断是关键。应针对防治对象,选择最合适的品种,防止误用;其次,了解农药性质,选择不同的农药和剂型。

2、适时用药  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发生为害特点和药剂性能,抓住有利时机,适时进行防治。一般害虫在低龄幼虫期施药是最有利的时机,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菌尚未侵入作物组织前施药,治疗性杀菌剂应在发病初期用药。

3、适法施药  为了避免对环境污染,保护好天敌和作物安全,要讲究施药方法。喷粉、喷雾、泼浇、撒毒土或颗粒剂、浸种、拌种、闷种等法各有优缺点,除根据病虫发生特点采用外,一般以采用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或撒施颗粒剂为好。

4、适量施药  必须处理好用药浓度、用药量和施药次数三个问题。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期长短、严重程度、数量多少以及药剂类型、持效期长短确定用药浓度、用药量和施药次数。既不能过度用药,造成药害和经济损失,也不能用药不足,达不到控制病虫的目的。

5、农药的合理轮用与混用  在一个地区长期连续地使用单一品种的农药会是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轮换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品种,是延缓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合理混用农药也可以起到多种病虫兼治,药肥兼施、省工省时、增效和防止与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农药都可混用,必须根据农药的理化性质合理的配合使用,否则会使药剂分解失效,乳剂破坏,产生沉淀,甚至引起作物药害。

6、按指标防治  对防治对象的发生量、发生过程和可能造成的为害程度,应进行必要的调查和有所估计,要讲究防治策略,改变见虫就治,治虫务尽的做法。

7、推广有效低用量  保证在药效90%基础上,把单位用药量压低到最经济限度。

8、掌握配药技术,提高喷药质量  严格掌握水的稀释倍数,配药的水要注意质量,选用清水,对于用量较低的高效农药可采用二次扩大法配制。

    9、注意天气变化  施药时间的选择还应考虑气候条件,例如:雨天、大风天不能施药,中午气温高、上升气流大时不宜用超低量喷雾,早晨露水未干时喷粉治虫效果最好。另外,还应根据药剂性质选择合适的气候条件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