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学习交流 > 技术交流

技术交流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作者: [杨平]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1861]  更新时间:[2010-08-16]

目前,水稻移栽已进入管理阶段,加强对水稻各生育时期的田间水肥管理,创造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的良好环境,是实现水稻丰收的技术关键。

一、返青分蘖期

1、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返青期灌水34厘米,可保持秧苗体内水分平衡,促进返青;分蘖期浅水管理,有利于提高土温、水温,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2、早施分蘖肥、及时除草。移栽后7天左右,稻田杂草即将萌发出土,施肥和化学除草同时进行。亩用尿素710千克、硫酸钾58千克60%丁草胺乳油85110拌匀撒施,提高有效分蘖数。

二、拔节孕穗期

1、适时晒田。晒田可以控制无效分蘖,更新土壤环境及田间小气候,形成壮秆,提高植株抗逆性。有效分蘖达到要求时(一般在移栽后30天左右)排水晒田。晒到幼穗分化结束。肥力高、长势好的田及冷浸田要重晒,晒到田面开大裂;反之,则轻晒,晒到田面开鸡脚裂。同时,晒田的轻重、长短要因苗、因田而异,达到叶片硬直有弹性、叶色退淡、新根串田面时即可复水。

2、水分管理。拔节期实行浅水管理;孕穗期实行寸水灌溉,保证幼穗正常发育。

3、巧施穗肥。晒田复水后即施用(两系杂交稻),亩用尿素35千克,施穗肥的时间及用量掌握好,不能迟、不能重,否则造成贪青晚熟。

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及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三、抽穗结实期

1、合理灌溉、适时排水。在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于开花授粉。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就是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 l2天,再灌一次水。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灌浆,防止早衰。进入蜡熟期,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3―4天, 再行灌水。后期,收割前7―10天把水排干。

2、适时收获。水稻收获一般在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 这时谷粒变黄,茎、叶、穗变黄,应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