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学习交流 >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安康市小杂粮莜麦栽培技术
作者: [刘福长 ]  文章来源: [小杂粮课题 ]  点击数:[1435]  更新时间:[2011-12-25]

莜麦俗称(燕麦)在陕南地区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解放初期,每年种植面积均在0.67万hm2以上,但由于产量低、产出少等多种原因,种植面积一减再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绿色保健的小杂粮莜麦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城乡人民喜食甚至是星级饭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因此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市场需要,莜麦在种植业中又重新有了一席之地,本科题研究人员将莜麦的生物学特性和立足安康地域特点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便在莜麦生产中做参考。  
一、生物学特性
莜麦适应性广,抗逆耐粗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是一种长日照生育期短的作物。它的整个生育期需要5℃以上的积温1700~1800℃,种子在3~4℃时就能发芽,墒情、温度适宜,10天左右就可出苗,出苗至分蘖。适宜的温度为15℃左右,拔节至孕穗适宜的温度均为20℃左右,开花授粉期的适宜温度为22~27℃,这时也是莜麦一生中的需水高峰期。莜麦对光照反应非常敏感,特别是拔节以前,要求日照时数在14小时以上,低于12小时,就会影响生长。莜麦的这些生物学特性,正好和安康(长江中上游)地区气候特点相吻合,因此,我市大力发展莜麦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二、莜麦的栽培技术要点
针对目前我市莜麦种植中的旱、瘠、粗、病、杂等问题,栽培的关键应根据生物学特性,首先要解决“粗”的问题,只有变“粗”为细,采用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才能夺得高产。
2.1.深耕细耙,保持土壤水分。秋耕(25~30㎝)耙耱可以蓄秋雨为春用,入冬要镇压提墒,早春浅耕(10㎝左右)耙耱保墒。把三墒整地形成一套完整的旱作措施,是保证莜麦苗齐、苗全夺高产的关键措施。
2.2.增施肥料,改善莜麦的营养状况。莜麦是须根系作物,有较强的吸收能力,特别是对N素肥料非常敏感。每生产100㎏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N素3.6㎏,p素1.8㎏,氧化钾2.5㎏,因此莜麦在施肥上要以养分含量全、腐植质含量高的优质农家肥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用作追肥),要重施基肥,巧施种肥,本着看天、看地、看苗情追肥的原则。
2.3.合理轮作, 避免病、虫、草害蔓延。筱麦和其它作物不同,最忌连作。连作病多、杂草多,而且容易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加剧土壤养分与作物生长的供需矛盾,造成减产。轮作可以避免上述不利因素,莜麦轮作方式很多,一般有玉米、荞麦、豌豆、胡豆、油料、薯类等都是莜麦的好前茬。    2.4.选种拌种, 严把播种质量关。  莜麦是园锥花序,小穗之间发育很不平衡,因此作种用的莜麦,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选用饱满,粒大,成熟度好的完整籽粒作种子。把选好的种子在播种前10天要放在太阳光下晒2~3天后,或用0.5%-1%的硼酸溶液浸种或用5%-10%草木灰浸出液浸种也能获的良好效果。为了防止地下害虫危害,再用0.2%的拌种双拌种,即可播种,播种的适宜时期因海拔而定。陕南山区海拔在500m以下秋播11月份为宜,海拔在500m以上舂播以3月底-4月初为宜,播深以13㎝为宜。
2.5.合理密植,提高单产。一般莜麦籽粒和秸秆比例以1:1较为合理,具体播种量以品种、地力、耕作条件来决定。一般每hm2播量:为127.5~150kg,在推迟播期的情况下,每m2播量要适当增加15~22.5kg。
2.6.科学管理,防治病虫害。苗期浅锄一次,深度为0.3cm左右,以防伤根,分蘖期第二次中耕锄草,深度为0.5cm左右,并视苗情进行追肥,及时防治病虫。
2.7适时收获,确保产量。莜麦是无限花序,籽粒成熟很不一致,当穗部已有四分之三的小穗籽粒进入腊熟期时即可收割,以防风摔落粒而造成减产。